廢氣凈化塔的結構及處理工藝
廢氣凈化塔作為工業環保***域的重要設備,其結構設計及處理工藝直接關系到廢氣處理的效果與效率。
一、結構
1. 塔體:通常為立式圓柱形結構,由玻璃鋼、PP(聚丙烯)、不銹鋼等材料制成,以滿足不同工況下的耐腐蝕、耐高溫和強度要求。塔體的高度和直徑根據處理氣量和處理要求確定。
2. 進氣口:一般位于塔體的底部或側面,用于將廢氣引入塔內。進氣口常采用切向進氣等方式,使廢氣在塔內形成旋轉流動,增加與吸收液的接觸時間和面積。
3. 填料層:是廢氣凈化塔的核心部分,填充在塔內的一定高度范圍內。填料有多種類型,如塑料環、拉西環、鮑爾環等,其作用是提供氣液接觸的場所,使廢氣中的污染物與吸收液充分接觸反應。
4. 噴淋系統:包括噴嘴、管道、水泵等。噴嘴均勻分布在填料層的上方或下方,通過水泵將吸收液輸送到噴嘴,噴成霧狀與廢氣充分接觸。
5. 除霧器:安裝在塔體的***部,用于捕集廢氣中夾帶的微小液滴,防止液滴隨廢氣排出,造成二次污染。
6. 出氣口:位于塔體的***部,經過凈化處理后的廢氣從此處排入***氣。
7. 循環系統:主要由水泵、循環水管、水槽等組成,用于將吸收液循環使用,提高吸收液的利用率,降低運行成本。水槽通常設置在塔底,用于儲存吸收液。
二、處理工藝
1. 酸性氣體處理:對于含有氯化氫氣體、氟化氫氣體、氮的不同價態氧化物氣體等酸性廢氣,通常采用液體吸收法。常用的吸收劑為氫氧化鈉溶液,廢氣經風管引入凈化塔后,與自上而下的吸收劑逆流接觸,酸霧廢氣經過填料層的空隙時,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,生成可溶性鹽類隨吸收液流入塔底,凈化后的氣體經除霧器脫水除霧后排入***氣。
2. 堿性氣體處理:當廢氣中含有氨氣等堿性氣體時,一般選用酸性溶液作為吸收劑,如稀硫酸等。廢氣進入凈化塔后,與酸性吸收劑在填料層中充分接觸,發生中和反應,去除堿性氣體中的污染物,然后凈化后的氣體經除霧器排入***氣。
3. 有機廢氣處理:對于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機廢氣,如醇類、酮類、酯類等,可采用水作為吸收劑進行處理。廢氣進入凈化塔后,與水在填料層中充分接觸,有機物被水溶解吸收,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。對于難以溶于水的有機廢氣,可采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進行預處理后再進入凈化塔。
4. 噴漆廢氣處理:噴漆廢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漆霧顆粒和有機溶劑。***先通過干式過濾箱或旋風除塵器等設備去除漆霧顆粒,然后廢氣進入凈化塔,在塔內與吸收劑充分接觸,去除有機溶劑等污染物,***后經除霧器排入***氣。
總的來說,廢氣凈化塔的結構主要包括塔體、進氣口、填料層、噴淋系統、除霧器、出氣口和循環系統等部分;其處理工藝則根據廢氣的性質和成分不同而有所差異,常見的有酸性氣體處理、堿性氣體處理、有機廢氣處理以及噴漆廢氣處理等工藝。